也是在那年7月,今日头条上线“特卖”频道,开始涉足电商导购。
用户只要点击页面推荐的商品推广图,即可跳转至天猫、京东、唯品会等第三方平台的店铺中进行购买。
2017年9月,也就是抖音上线一年后,今日头条又推出了“放心购”频道。
与“特卖”不同的是,这一频道只支持货到付款,主要客群是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男性,价格一般不超过200元。
今日头条在电商领域的试水,一定程度上为抖音的电商业务提供了参考借鉴的经验,毕竟双方的核心都是算法。
除了今日头条,字节旗下还有一个和抖音更相似的西瓜视频。只不过,抖音玩的是短视频,而西瓜更专注于中视频。
2017年,西瓜视频上线“边看边买”功能,创作者可以在视频上嵌入商品卡片,并通过自营商品或与电商平台的佣金分成,获得收益。彼时,曾有创作者通过“边买边看”,实现超过500万的年收入。
后续,西瓜视频还上线了“橱窗”功能,进一步完善该平台的电商业务。如今,西瓜视频的创作者都可以通过视频、直播的方式进行带货,获得更多收益。
目前来看,今日头条、西瓜视频等成为了字节电商分支上的其余叶子,和抖音一起创造更为完整的字节电商宇宙。
如果将抖音电商独立成一个综合性的APP,或许可以打通其余产品的电商业务,从而逐渐转型成字节电商。
到时候,字节旗下的各个产品的用户标签还可以被整合,算法能够更轻易、深入地剖析出用户的兴趣爱好,甚至是潜在消费需求,从而更精准地推送内容、推荐商品。
这在某种程度上,实现了张一鸣想要的兴趣电商。
抖音背叛兴趣电商?
但遗憾的是,无论是将抖音电商照搬独立,还是改造成一个综合性的电商平台,都违背了兴趣电商的初衷。
可以说,只要字节推出一个以电商卖货为最终目标的APP,那就不是兴趣电商。
兴趣电商的核心是兴趣,而不是电商。
电商人人都能做,隔壁的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,都是抖音在电商业务上的前辈。
如果要成为字节的淘宝,抖音靠什么追平和阿里淘宝之间的15年差距?
无论是商品品类、商家数量,还是配套的物流体系,抖音都还暂时落后。
抖音之所以能在天下三分的局面中,夺下一点市场份额,靠的就是巨额流量下的兴趣。
说到底就是“种草”,让本是来看视频的用户在这过程中被无形安利。
而安利成功的前提是,用户点进APP的初衷和最终达成的结果不同。能够完成这一单的重点是,用户是在不知不觉间被激发消费欲望的。
如果是独立的电商APP,用户点进去的初衷一定是购物。这种主动地接受“被动种草”,转化可能会更加低效。
因为,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买什么时,最便捷的方式是搜索,而不是刷短视频。
那如果采用小红书的方式呢?将新的APP打造成一个种草平台,附加完善的电商体系?
这个路子不是不能走,只是风险太大。
只要看看小红书现在受困于虚假推广,就知道其中煎熬。
一旦创作者的最终目标是卖货,就难以避免暗藏广告的问题,毕竟他们更在乎变现,而非内容传播。
如果希望自己的短视频受到更多人欢迎,他们肯定会去抖音APP。
而当用户难以在新的APP上看到真实的种草内容,甚至发现产品不如描述得好用,最终只会选择“卸载”。
但如果是抖音APP,非电商类的优质内容多于种草内容,用户还是会选择每天打开APP刷一刷。
毕竟,抖音还有别的价值。
当一切没有发生的时候,所有的推论都只是推论。
目前来看,抖音电商推出独立APP并非百害无一利。
但若要平衡好,仍需一个好的时机,需要抖音电商更加成熟的时机。
多年前,张一鸣可以窥见推荐算法的特别。而如今,相信张一鸣也可以挖掘出抖音做电商的可行路径。
一切只是时间问题。